
為什么要說這兩個詞?一般情況有了“幫忙”后面總會跟著“感謝”,雖是兩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詞了,但還是特地請教了度娘,百度百科的解釋:幫忙,幫助別人做事或解決困難;感謝,是一個人在獲得他人的幫助、接受他人給予的鼓勵或他人提供的方便、恩惠、利益,使自己得到提高、進步、完善、圓滿、成功之后,出于內心的感激之情,用言行向對方表達謝意的行為。一句話,得到別人的好處才能表示感謝。說感謝,這或許出自真心,或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、禮貌使然,教養云云,看了一篇公眾號文章,“我憑什么幫你?”,雖然不是完全贊同,但也感觸頗深,在哪里任職,我們要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作為財會人,做到賬務清楚、賬表完整、按期納稅申報這些都是我們的本職,本職之外,不能因為我會擬合同,就每次都讓我幫忙擬合同,給個模板都不行,非要讓我改好細節,經濟業務當事人最清楚,可以自己擬,也可以自己照著模板改,如果不放心,公司有法律顧問,你們可以去請律師把關或者另外找律師擬合同,不過請律師擬合同是要付費的。還有,準備貸款資料,如果貸款的主體的公司,當然是義不容辭的,但是我沒有義務為公司股東自己另外的公司準備貸款資料,因為,你們的貸款主體我并不了解,就算了解,我也沒有免費準備的義務,如果您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,可以自己做,也可以咨詢專門做貸款資料的公司,大多都是按貸款金額的一定比例來提取傭金的。如果沒有真實的業務量,幾份合同、幾份報表、臺賬、這中間有多少勾稽關系的要去處理,你知道是我們提交的成品,不知道的是我們提交之前修改了多少次,翻來覆去的去算,去改,到最終符合銀行的各種指標,利潤率、成本率、流動比率、資產負債率等等,當然也可以美其名曰的對我說當做是學習,我想說的是我絕對沒有自大到認為我不需要學習,但是我會判斷一件事是否是我學習的機會。時間于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,所以,對不起以后我要拒絕了,不想因為幫忙,付出不對等的時間跟精力,最后換來幾句“謝謝”,然后還不得不說“不客氣”,我會覺得很諷刺。如果以后有這樣的事情,如果你足夠信任我準備請我來做,請跟我談“錢”,對,沒有聽錯,請跟我談“錢”,“萬惡的金錢”。我之所以能夠做好這些,是因為犧牲了所有的休閑娛樂,把自己埋在了書堆里,會計、財務管理、審計、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、稅法、稅法一、稅法二、經濟法、涉稅實務、涉稅法律,還有各種新出政策的涉稅解讀、會計處理,每給出的一個建議、斟酌的合同條款、編制的貸款資料,里面全部包含了我的付出,請尊重一個財會工作者的勞動,如果這一切換來的只是一句輕描淡寫的“謝謝”,我想必須要義正言辭的拒絕,否則我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背叛。